金丰良教授团队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审核发布:宣传部 蒙丽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植物保护学院 闫笑久 发布时间:2020-12-19浏览次数:3044


 

 1210日,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广东省生物农药创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金丰良教授团队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6.79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ta mediate Plutella xylostella susceptibility to Bt Cry1Ac protoxin is associated with host immun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植物保护学院2017级博士生李树忠与许小霞副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金丰良教授为本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20369608



 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农产品,土壤以及水污染等,并对生态系统中的非靶标生物造成了负面影响。Bt(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及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使用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很大重视,但应用至今许多靶标害虫对Bt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小菜蛾是已报道的第一个在田间对Bt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目前对于Bt抗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肠Bt毒素受体方面,而宿主中肠免疫反应及肠道微生物对Bt毒素的影响仍不清楚且存在争议。

 本研究围绕小菜蛾中肠免疫、肠道微生物及Bt毒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发现Bt原毒素Cry1Ac可以诱导激发小菜蛾中肠免疫反应,并打破肠道及血腔微生物组的平衡,导致肠道紊乱。反过来肠道微生物的缺失可以减少对Cry1Ac的敏感性,并导致小菜蛾中肠基础免疫水平下降。肠道菌的分离纯化及回补实验发现回补特定的肠道分离菌可以恢复小菜蛾对Cry1Ac的敏感性。另外本研究同时明确了Bt毒素可以不依赖宿主肠道微生物激发中肠免疫反应,打破了Bt毒素诱导肠道免疫反应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的思维定势。


 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t与宿主中肠免疫及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奠定了基础,并对Bt抗性的缓解及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31972345)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号2018A030313402, 2019A1515011221)。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