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植物学Top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IF5Y=7.011,https://doi.org/10.1093/jxb/erab208)在线发表了我校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卓侃/廖金铃团队的题为“The Meloidogyne graminicola effector MgMO289 targets a novel rice copper metallochaperone to suppress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文,首次发现植物病原物利用植物超氧阴离子降解系统清除活性氧,从而抑制植物免疫反应,有利于自身侵染的机制。
根结线虫是一类专性活体营养寄生物,其寄主范围广泛,是农业生产中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根结线虫致病分子机制,可为获得根结线虫防控靶标、开发根结线虫分子调控技术奠定基础。
当根结线虫侵染植物时,植物会产生O2•−和H2O2等活性氧物质抵抗线虫。该研究发现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效应子MgMO289与寄主水稻铜金属伴侣OsHPP04结合促进铜的转运,通过OsHPP04与水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Cu/Zn-SOD2的互作将Cu转运到cCu/Zn-SOD2,提高Cu/Zn-SOD的活性,促进O2•−的消除,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防卫反应,提高线虫的寄生能力。同时,该研究也发现MgMO289的沉默导致线虫寄生能力下降,MgMO289可作为根结线虫防治的靶点。此外,OsHPP04过表达水稻对线虫的敏感性提升,表明OsHPP04是个感病基因,目前正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OsHPP04,以期获得抗根结线虫品系。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根结线虫致病机理及根结线虫病的防控研究,近年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PLoS Pathogens、New Phytologist、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等杂志上。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植物保护学院2020届博士宋汉达和林柏荣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卓侃教授和廖金铃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文图/植物保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