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华南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还有
  • 2024
    12.06
    2024-12-06
    我校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徐汉虹/贾金亮团队在纳米导向农药创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最新一期(2024, 72: 26664-26676)上以主封面文章发表。
  • 2024
    12.02
    2024-12-02
      近期,生命科学学院梁祥修实验室在Plant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OXI1 kinase regulates plant immunity by linking microbial pattern-induced ROS burst to MAPK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一个已知受到ROS信号激活的蛋白激酶OXI1与LYK5、CERK1互作,是植物免疫受体复合体新组分。在oxi1突变体中,chitin诱导的MAPK激活和ROS爆发比野生型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OXI1与识别不同微生物分子模式的多种免疫受体都存在蛋白互作,且不同微生物分子模式诱导的MAPK激活在oxi1突变体种都显著降低。与之一致的是,oxi1突变体对真菌、细菌、卵菌病害的抗病性也都显著降低。  植物依赖天然免疫系统感知病原微生物并激活抗病性。植物细胞表面的免疫受体和共受体能够共同识别微生物保守分子模式,从而感知病原菌入侵。例如受体激酶蛋白LYK5与CERK1能够识别真菌细胞壁组分几丁质(chitin),从而感知真菌入侵。免疫受体感知病原菌后,能够通过下游一些重要免疫信号转导组分,例如
  • 2024
    12.02
    2024-12-02
      近日,兽医学院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孙坚教授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影响因子9.7)在线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a reengineered probiotic yeast to spontaneously degrade residual antibiotics in gut dur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的研究长文。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造成病原菌的耐药问题陷入恶性循环,这严重威胁动物源食品安全、公众健康。为抗生素残留对病原菌的选择压力,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孙坚教授团队前期率先提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理念,通过使用酵母构建抗生素降解酶“生产工厂”的方式构建了基于Tex(X4)降解酶的新型残留清除平台(Sci Total Environ影响因子9.8),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搭载铜基有机金属框架增加了其在环境中的降解效率(Chem. Eng. J.2023,影响因子15.1)。并且通过整合酵母全细
  • 2024
    12.02
    2024-12-02
      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陆永跃/程代凤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Molecular module for glucose production influences sex pheromone synthesis in Bactrocera dorsal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雄性橘小实蝇糖代谢的分子模块(PDF-BDTF-GLA)调控性信息素合成的机制。  在自然界中,昆虫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复杂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影响宿主的营养代谢和免疫防御,还在行为调控和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前研究表明,某些昆虫的肠道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性信息素的合成,从而影响交配行为。然而,这些微生物合成性信息素的功能是否可以被宿主精准调控,以及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雄成虫的性信息素由直肠细菌利用宿主提供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前体合成(Current Biology 2021, eLife 2023, ISME journal 202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雄虫性信息素的合成表现出显著的节律性,通过组学分析、分子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1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0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 学校建筑总面积140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华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为优势,农、工、文、理、经、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 8211
    校园面积
  • 3400 +
    在职教职工
  • 12764
    在校研究生
  • 37611
    在校本科生
  • 25
    学院、教学部
  • 98
    本科专业
  • 13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29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1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3
    现有院士
  • 68
    国家级人才
  • 13
    国家级科研平台